烟台福山:畅通企业信用修复帮扶渠道 促企业高质量发展
“同志,我们公司的行政处罚信息能撤下来吗,现在申请高新技术企业,怎么样能快速信用修复啊?”近日,山东省烟台市福山区东厅街道辖区一家企业的负责人焦急地来到应急管理服务中心,询问信用修复的问题。
据了解,该公司5个月前受到安全生产行政处罚,处罚信息在“信用中国”等网站上进行了公示。网站上的不良信用记录导致公司在申请高新技术企业时受限。
接到诉求后,东厅街道应急管理服务中心人员立即将《安全生产领域行政处罚信用修复流程》告知企业,安排专人指导企业在“信用中国”网站上进行现场修复,并帮助整理提供修复所需要的各类材料。1天后,企业收到了信用修复完成通知。
据悉,东厅街道辖区内共有各类生产经营企业100余家,多为传统行业,涵盖服装、建材、机械加工等多个行业类别,涉爆粉尘、有限空间等重点领域也有所涉及。由于企业规模普遍偏小,监管人员及从业人员文化水平较低,企业在安全生产领域规定动作完成较差,被处罚的企业相对较多。企业本身也意识到了问题所在,主动转型,向科技型中小、高新技术企业迈进,以“技改”实现传统行业的转型升级。由于企业未对行政处罚征信有所重视,信用修复问题成为摆在企业转型升级的一道门槛。
一直以来,东厅街道始终坚持“安全是发展的前提,发展是安全的保障”安全发展理念,严格落实深化“放管服”改革要求,进一步优化安全生产领域营商环境,引导和服务行政相对人主动纠正违法失信行为,保障信用主体合法权益。对此,东厅街道召开信用修复专题培训会,召集辖区所有企业参会,面对面讲解操作流程,切实提升信用修复知晓度和企业满意度,避免失信公示对企业在政府采购、招标投标、市场合作等方面产生负面影响,更好地优化安全生产领域营商环境。
同时,街道执法人员在对行政相对人下达行政处罚决定书时,同步送达信用修复告知书,建立“双书同达”工作机制,避免失信公示对企业在政府采购、招标投标、市场合作等方面产生负面影响,更好地优化安全生产领域营商环境。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用微信“扫一扫”,点击右上角分享按钮,
即可将网页分享给您的微信好友或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