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丽江:“司法局+工商联”多元联系机制 跑出法治化营商环境“加速度”
日前,首届云南省民营经济法治建设大会召开,发布了一批工商联与“法、检、公、司”沟通联系机制典型事例。其中,丽江市司法局、丽江市工商联共建沟通联系机制做法入选。
近年来,随着民营经济在社会经济发展中的作用和地位凸显,民营企业合法权益保护问题日益受到重视。丽江市司法局积极发挥司法行政职能优势和工商联民营经济“娘家人”的桥梁纽带作用,创新实践“协同共联机制”,坚持以企业需求为导向,统筹整合资源,不断优化涉企法律服务,创新涉企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机制,全面助力法治化营商环境建设。
建立联系沟通机制 探索互动合作新实践
搭建沟通交流平台,健全日常联络机制。双方明确各自具体负责的部门及人员安排,定期开展座谈会商,加强工作交流,通过不定期进行走访、召开联席会议等,互相通报各自最新工作进度及重点内容,及时了解民营经济发展中的法治需求、企业诉求等,共同探讨优化法治营商环境的新途径、新方法。
同时,为进一步优化联系沟通,2021年,丽江市司法局与市工商联、市律协联合印发了《丽江市落实“万所联万会”机制实施方案》,并成立了丽江市“万所联万会”领导小组,抽调29名政治素质过硬、业务能力较强、工作作风扎实、热心公益事业的执业律师组成服务民营企业律师法律服务团,对重点民营企业进行“一对一”配对,“一对一”负责与企业的日常沟通联系、开展法律服务,为企业提供精准便捷优质的法律服务和法治保障。
建立联合普法机制 共建法治宣传新氛围
深入企业宣传,营造法治氛围。由丽江市司法局指导督促律师事务所与各级工商联、商会对接,积极派员协助工商联、商会做好会员企业“法治体检”工作,并开展法律咨询、普法宣传等工作,助力商会和企业不断提高依法治企、依法治会能力。
同时,组织律师开展法治培训,通过举办企业法律法规知识培训会,为企业员工上法治课,以法治讲座、以案说法等形式,进一步提高企业员工的法律意识,营造良好法治氛围。截至目前,全市共开展涉企法治宣传20余场次,提供法律咨询230次。
建立维权服务平台 打造诉源治理新格局
丽江市司法局和市工商联指导设立丽江市商会人民调解委员会,联合探索开展商事调解,为民营企业提供高效便捷的纠纷解决服务,积极推荐符合法定任职条件的工商联组织、商会组织和民营企业人员按照法定程序担任人民陪审员、人民监督员。积极开展涉企矛盾纠纷排查化解专项行动,深入产业园区、市场等企业较多的区域开展矛盾纠纷排查,对排查发现的矛盾纠纷建立工作台账,分类梳理,采取相应的处置措施,将矛盾纠纷化解在萌芽状态。
同时,依托各级公共法律服务中心、“12348”公共法律服务热线、村(社区)法律顾问工作微信群等平台,积极引导企业以合法方式、理性的态度化解矛盾纠纷。去年以来,组织律师行业开展涉企法治宣传153场,参加法律风险查找78次,发现法律漏洞73个,出具法律意见风险提示函568份,起草审查合同526份,参与商务谈判42件,办理投、融资案件10件,为企业解决法律难题和纠纷994件。
建立服务共同推进机制 打造法治营商新环境
建立服务共同推进机制,帮助梳理企业风险点并做好防范,帮助查找梳理民营企业面临的各类纠纷特别是诉讼、仲裁案件情况及经营中的法律风险,并提出针对性预防风险、解决矛盾纠纷意见建议,积极为受检企业出具有针对性、可操作的“法律意见书”或“法律风险提示函”,帮助企业建立有效的法律风险管理机制,引导企业依法经营、依法管理。
联合开展涉案企业第三方监督评估工作。严格按照《丽江市涉案企业合规第三方监督评估机制专业人员选任管理办法(试行)》规定,向丽江市第三方监督评估机制管委会推荐31名律师,聘任为丽江市涉案企业合规第三方监督评估机制专业人员库人员。
法治是最好的营商环境。下一步,丽江市司法局、市工商联将进一步深化沟通联系机制,加强信息共享、互动交流,充分运用好涉案企业合规第三方监督评估机制、民营企业“法治体检”等沟通联系机制,进一步拓展开展企业法律服务领域,提升服务水平。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用微信“扫一扫”,点击右上角分享按钮,
即可将网页分享给您的微信好友或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