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荆门:全域拓展信用风险分类监管,提高精准监管效率
近日,市市场监管局联合市地方金融工作局,对市直登记的名称和经营范围中含有相关金融字样的非金融企业开展“双随机”抽查,发现问题主体4家,问题发现率50%。这是荆门市深化信用风险分类管理机制取得的高效精准监管成果的一个缩影。
这次抽查工作方案规定,对检查对象按照信用风险分类等级设置不同的抽查比例,其中:企业信用风险分类等级为A级的抽取50%,等级为B、C、D级的抽取100%,共抽取8家经营主体。经过实地检查,发现问题主体4家,问题发现率50%。
检查结束后,检查人员立即对检查结果进行分类汇总,并录入检查结果,确认处于失联状态的,由登记机关按照《企业经营异常名录管理暂行办法》列入经营异常名录,推送至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向社会公示。
各县市区同步开展防范金融风险相关检查。全市共创建金融相关检查任务10个,信用风险分类结果应用率100%,共计检查经营主体245个,发现问题107个,问题发现率43%。
上述成果,得益于今年荆门市从四个方面切实深化信用风险分类管理机制。在应用目标上,将企业信用风险分类管理理念和方式拓展到市场监管各业务领域,实现企业信用风险分类管理与专业领域监管的深度融合,在2023年确定运用企业信用风险分类结果开展双随机抽查比例达到70%,抽查问题发现率达到30%。在信息归集上,将人工录入提升为数据自动对接跑路,更加精准推进企业信用风险分类+“双随机”监管,交换信用评价信息29万多条。在推进措施上,推动统一比例抽查向差异化抽查转变,全面应用企业信用风险分类结果,最大限度地实施精准高效监管,对失信者“利剑高悬”,对守信者“无事不扰”。在强化督办上,将企业信用风险分类结果应用率、双随机抽查问题发现率等四项数据评价指标纳入市委对各县市区政府政绩目标考核内容,实行半年一考核、一通报。年初以来,全市运用信用风险分类结果开展差异化抽查328次,信用风险分类结果运用率达到72.28%,高出全省平均水平22个百分点;检查出问题企业895户,问题检出率31.95%,高出全省平均水平5.69个百分点;对320家企业列入异常经营名录,实施部门联合惩戒。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用微信“扫一扫”,点击右上角分享按钮,
即可将网页分享给您的微信好友或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