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青岛:以信用治理“小切口” 释放乡村振兴“大能量”

文章来源:信网 发布时间:2023-09-15 浏览量:17
打印 【字体:

近年来,青岛市通过不断拓展应用场景,将信用深度嵌入乡村治理,通过“信用+治理”“信用+志愿服务”“信用+产业”等方式,持续加力推进农村社会信用体系建设,逐步将信用“软约束”打造成为乡村振兴“硬抓手”。

  目前,青岛市有93.5万农户在信用管理平台上享受积分兑换,累计兑换价值1347.1万元的生活用品。通过积分激励,有效调动起农村基层干部和广大农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全面提升了乡村文明水平。

  建好农户信息“一张网”,人人都有信用证。开发建设覆盖社会成员、农村居民、国家工作人员三大评价体系的社会信用管理平台,平台根据“一人一档”原则采集农村居民信息,形成居民“信用身份证”,镇街和村庄实时采集上传表彰奖励、志愿活动等正面信息,以及居民违反村规民约、社会公德、个人品德等负面信息,并自动抓取双公示等上级共享信息,整合后计算出信用积分。

  信用管理与评优考核挂钩,激励党员干部俯身向前。探索实施“信用+党建引领”模式,以基层党组织为信用管理制度的实施主体,评优考核与村民利益、村级集体经济、乡村治理效能挂钩,定期将信用积分情况公示,激励党员干部“俯下身、沉下心”,通过推进网格化管理、组团式服务,为村民上门解决“急难愁盼”的问题,切实做到“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乡、矛盾不上交”。

  拓展“信用+”场景,引导群众参与农村自治。拓展信用治理融入乡村“N”个场景,将信用管理与志愿服务、环境整治、学法用法等30多项事务紧密结合,正向激励引导群众参与村务志愿活动。村民获得“德育乡村”存储积分,定期可兑换日用品或享受配套服务。

  以积分“背书”,带动村民共同致富。相邻村党支部联合建立农业专业合作社,采用“信用分红+生资分工+其他分红”模式,将农作物产量、志愿服务活动与年终信用积分排名结合,排名越高,村民分红比例也越高,有力有效推动村集体经济发展“换道快跑”,带动村民增收。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分享到微信 x

用微信“扫一扫”,点击右上角分享按钮,
即可将网页分享给您的微信好友或朋友圈。

信用查询 信用报告 信用修复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025-86333209

133-5773-8200

扫一扫 微信客服

微信公众号

在线客服